北京时间2025年7月7日,东亚杯首轮赛事在韩国龙仁龙体育场举行,中国男足迎战韩国队。这场比赛的现场观众人数为4426人,而龙仁龙体育场的最大容量为约3.5万人,显然本场比赛的观赛人数不多,场地的上座率仅为12.6%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到场的中国球迷屈指可数,只有区区百余人方舟配资,他们被安置在了体育场南看台的位置。对于这一现象,一些人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:
1. 比赛当天正值工作日,很多人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前来观赛;
2. 比赛的举办地——龙仁体育场,交通十分不便,场馆偏远,且附近没有公交车站,给前来观赛的球迷带来不小的困扰;
3. 当时韩国正值酷热的盛夏季节,天气炎热潮湿,可能让很多球迷望而却步;
4. 由于东亚杯没有安排在国际足联的国际比赛日期间,导致多位明星球员缺席,使得比赛的吸引力大大下降;
5. 本届东亚杯的整体规格较低,并非主流大赛,尤其是中国队的战绩不尽如人意,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也受到影响;
展开剩余77%6. 媒体对赛事的宣传力度较弱,票务推广也显得力不从心,这也可能导致了观众人数的偏低。
然而,这些因素真的是导致观众人数少的根本原因吗?如果我们再看看7月12日的东亚杯第二轮比赛,也许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。
2025年7月12日,东亚杯第二轮的比赛同样在龙仁米勒体育场举行,这座体育场位于韩国京畿道龙仁市,紧邻水原市东边,是本届赛事的主要场地之一。龙仁米勒体育场于2010年开工,2018年竣工,原名“龙仁市民体育公园”,直到2020年才改名为现在的“米勒体育场”,而“米勒”在韩语中意为“龙”。这座球场在满员情况下可容纳约3.5至3.7万名观众,是水原三星俱乐部的主场之一。从2024年8月起,水原三星队的联赛主场也设在这里。
尽管龙仁米勒体育场距离地铁站不远,但交通出行依然不便。步行至体育场需要20至25分钟,且从首尔出发的公交班次相对较少。观众可以选择乘坐首都圈电铁线路到盆唐线,再在器兴站换乘龙仁轻电铁,坐两站后在三街站下车,再步行约15分钟才能到达体育场。
尽管交通不便,龙仁米勒体育场却承办了多个重要赛事。比如,2024年世界杯亚洲区第三轮预选赛韩国队与伊拉克队的比赛;2025年亚冠联赛四分之一决赛(全北现代VS悉尼FC);2025年6月5日的韩国U22国家足球队与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的友谊赛;以及2025年7月7日至16日的东亚杯男足赛事,其中包括中国男足的三场比赛。
然而,尽管赛事频繁,观众人数依然不尽如人意。7月7日东亚杯揭幕战,韩国队以3:0战胜中国队后,7月12日,中国男足又以0:2不敌日本队。而此次比赛的现场观众人数虽然比中韩对决稍多,但依然无法掩盖其低迷的态势。万人的体育场里,仅有1661名观众到场观赛,这一数字创下了近年来中国男足正式比赛的最低上座纪录。
有观点认为,这一情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:
1. 比赛在韩国举行,跨国观看赛事的成本较高,且比赛时间与多数球迷的工作、生活安排冲突;
2. 东亚杯并非国际足联规定的比赛日,日韩两队未派出全主力阵容,因此赛事的吸引力自然受到影响;
3. 中国男足近期战绩不佳,世预赛出局,再加上首战0:3的失利,导致球迷的观赛热情急剧下降。
但我认为,问题的根源并非如此简单。看看目前的苏超联赛,江苏省的城市足球联赛,在第4轮时,场均观众人数就达到了25802人,徐州队主场的观赛人数更是高达30823人。进入第5轮后,几乎每场比赛的观众都维持在3万多人,而苏州队的主场更是在某场比赛中刷新纪录,吸引了43617名观众。甚至在第6轮的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中,南京奥体中心的观众人数突破了6万,达到了60396人,创造了苏超联赛单场观众人数的新纪录。这一数据的上座率与英超联赛(场均4万观众)和德甲联赛(场均3.9万观众)相媲美。
看到这里方舟配资,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说球迷的积极性低吗?个人观点,问题的关键在于国足的表现,球员的技术水平和态度才是吸引观众的决定性因素。如果国足希望赢回球迷的支持,那就要在球场上拿出真正的实力和态度来打球,而不仅仅是等待外界因素的改变。你认为呢?
发布于:天津市股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